綜合施策改善我國居民營養狀況
發布日期:2021-02-09 閱讀次數:832 來源:中國醫藥報
摘要:
□?馬冠生?池睿欣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以下簡稱《報告》),與5年前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相比可以看出,我國居民營養狀況確實有了進一步改善。但是,不健康的飲食方式依然存在。
《報告》顯示,我國居民能量和宏量營養素攝入充足,優質蛋白質攝入進一步增加;經常飲酒率有所下降;減鹽取得成效,人均每天烹調用鹽9.3g,與2015年相比下降了1.2g。以上變化說明我國居民整體的營養狀況明顯改善,營養不良發生率明顯降低。營養知識的普及使得居民經常飲酒、鹽的過量攝入等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有所改善。
但是,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體現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食用油、食用鹽攝入量仍高于推薦值;水果、豆及豆制品、奶類消費量不足;超重肥胖的趨勢嚴峻,城鄉各年齡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部分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包括嬰幼兒、育齡婦女和高齡老年人面臨重要微量營養素缺乏等問題。
以上情況說明,我國居民依然存在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居民的膳食模式、營養狀況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及行為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例如,過去人們出行主要依賴步行、騎車或公共交通,但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居民出行中身體活動量大幅減少;隨著外賣送餐行業興起,居民的膳食模式、飲食方式以及減油減鹽目標均面臨著新的挑戰等。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改善。
首先是要自律,管理好熱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準確了解自己的體重是否在正常范圍內。如果超重,要主動運用合理營養與加強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減輕體重,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其次是要豐富食物種類、合理搭配食物,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居民應該保證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攝入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平均每天攝入至少12種食物,每周至少25種食物;培養清淡的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控制糖、反式脂肪酸和酒的攝入量。
最后是要保證充足的身體活動。在健康合理飲食的同時,居民應該每周至少進行5天、累計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每天至少走6000步;減少久坐時間,至少每隔1小時起來進行簡單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采取適合的方法去滿足自己每天的運動量,例如通勤騎車、早起慢跑等。
(作者系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博士生)
相關新聞

山東省藥監局第五分局部署開展藥品經營環節質量安全專項檢查
9014個小時之前

吉林省藥監局吉林檢查分局筑牢“五一”節日期間“兩品一械”質量安全防線
9014個小時之前

《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優化化妝品安全評估管理若干措施的公告》政策解讀
9157個小時之前

國家藥監局公布5起藥品網絡銷售違法違規典型案例(第五批)
9157個小時之前

2023年度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發布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241.9萬份,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為1716份,全國98.5%的縣級地區報告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
9783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