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公眾近距離了解中藥材和中藥監管
發布日期:2021-06-07 閱讀次數:2685 來源:中國醫藥報
摘要:
“哪個產地的枸杞好?”
“蟑螂還可以入藥?”
“怎樣辨別冬蟲夏草的真偽?”
6月2日,北京市天壇街道的十幾名群眾代表走進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檢院)中藥標本館,一邊參觀一邊感嘆藏品的珍稀、豐富,并頻頻向藥品檢驗專家請教。這是2021年“藥品科技活動周”期間,國家藥監局中藥質量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公眾開放日活動中的場景。此次開放日活動中,中檢院還以學術報告等方式,加深公眾對中藥監管的了解。
活動中,中檢院副院長路勇向參觀人員簡要介紹了中檢院的主要職責,科研管理處副處長劉增順和中藥民族藥檢定所所長馬雙成,分別介紹了中檢院整體科研工作和中藥監管科學工作情況。
中檢院承擔著中藥民族藥注冊和監督檢驗、藥品標準建設、國家標準物質管理、監管科學研究相關工作,為我國中藥質量控制提供專業技術支撐。在中藥方面,中檢院搭建了多種質量安全研究平臺,圍繞藥效成分含量測定、農藥重金屬等外源性污染物殘留檢測等備受關注的問題開展研究。
這些專業技術工作如何服務于群眾安全用藥?馬雙成舉例說,前些年,市場上紅參摻糖增重現象嚴重,有的紅參摻糖量近70%,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并帶來藥品安全風險隱患。對此,中檢院組織制定了紅參摻糖增重補充檢驗方法。該方法應用于監管后,有效打擊了違法行為。
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檢驗人員可借助現代化的儀器和設備,更精準地為中藥質量“把脈”?;顒又?,中檢院藥檢專家帶領參觀人員走進實驗室,介紹藥品檢驗檢測標準等內容,為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專業課”。
標本是中藥質量控制、標準制定、本草考證的重要材料,對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中檢院中藥標本館館藏7萬余份,藥材標本的品種數和收藏量均居全國首位?;顒又?,中藥標本館向公眾開放,參觀人員可近距離接觸珍稀藥材,技術專家現場普及易混淆名貴中藥材的鑒別方法等,加深群眾對藥材質量的理解。
中藥標本館門前的藥園栽種著數十種常用中藥材。技術專家向參觀人員介紹了百合、黃芪、人參、前胡、藥用牡丹等中藥材的藥用部位和功效,并分享了其中可作食品使用中藥材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活動結束后,參觀人員普遍表示,此次活動讓他們收獲很多,既增進了對中藥監管工作的認識,也豐富了日常保健知識。
相關新聞

山東省藥監局第五分局部署開展藥品經營環節質量安全專項檢查
10272個小時之前

吉林省藥監局吉林檢查分局筑牢“五一”節日期間“兩品一械”質量安全防線
10272個小時之前

《國家藥監局關于發布優化化妝品安全評估管理若干措施的公告》政策解讀
10416個小時之前

國家藥監局公布5起藥品網絡銷售違法違規典型案例(第五批)
10416個小時之前

2023年度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發布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發布《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凤@示,2023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241.9萬份,每百萬人口平均報告數為1716份,全國98.5%的縣級地區報告了藥品不良反應/事件。
11041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