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15款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其中5款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一旦批準上市將啟動規模化生產
發布日期:2020-12-23 閱讀次數:536 來源:北京晚報
摘要:
昨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介紹,當前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處于全球第一方陣。截至12月2日,我國有15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5款疫苗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鄭忠偉介紹,目前我國研發的4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中,已經有3款進入III期臨床試驗,第4款滅活疫苗也已獲得相關國家III期臨床試驗的倫理學審查批復,即將開展試驗。另有1款腺病毒載體新冠病毒疫苗在俄羅斯、巴基斯坦、墨西哥推進III期臨床試驗,截止到現在,入組人數已經超過了2萬人。此外,還有1款重組蛋白疫苗,已在烏茲別克斯坦進行III期臨床試驗。我國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效果如何?鄭忠偉說,疫苗有效性的具體數據,需要在分析III期臨床試驗終點或中期揭盲結果后才能得出。I期、II期的相關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我國新冠病毒疫苗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針對公眾關心的新冠病毒疫苗到底何時能上市的問題,鄭忠偉表示,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起步較早,但進行到III期臨床試驗時,由于我國疫情控制得很好,不具備在境內開展III期臨床試驗的條件。在境外開展III期臨床試驗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我國疫苗企業在國際化III期臨床方面經驗不夠豐富等問題,制約了III期臨床試驗的推進過程。“無論快慢、無論先后,尊重科學規律是第一位的。”他說,III期臨床試驗中期數據或者終點數據揭盲后,藥監部門將進行相關注冊審評審批,推進我國新冠病毒疫苗上市,“現在一些疫苗企業已經做好規模化生產準備,一旦批準上市,可以啟動新冠病毒疫苗規模化生產。”我國將首先針對部分重點人群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家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