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以終端零售價計,中國零售藥店市場達9233億,TOP10暢銷品牌和集團曝光了
發布日期:2024-05-20 閱讀次數:512 來源:米內網原創
摘要:米內網數據顯示,按終端平均零售價計算,2023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規模達9233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實體藥店占比跌至67.5%,網上藥店突破3000億元。從實體藥店各品類結構來看,2023年藥品銷售額占比為78.2%,較2022年上升1.5個百分點。近日,中國城市實體藥店TOP10暢銷品牌和TOP10暢銷集團出爐,東阿阿膠的阿膠以26.49億元重回中成藥TOP1品牌,廣東東陽光藥業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首次登上西藥(化學藥+生物藥)品牌榜榜首,銷售額高達24.72億元;最暢
米內網數據顯示,按終端平均零售價計算,2023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規模達9233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實體藥店占比跌至67.5%,網上藥店突破3000億元。從實體藥店各品類結構來看,2023年藥品銷售額占比為78.2%,較2022年上升1.5個百分點。近日,中國城市實體藥店TOP10暢銷品牌和TOP10暢銷集團出爐,東阿阿膠的阿膠以26.49億元重回中成藥TOP1品牌,廣東東陽光藥業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首次登上西藥(化學藥+生物藥)品牌榜榜首,銷售額高達24.72億元;最暢銷集團依然由華潤醫藥奪魁,2023年其終端銷售額為204.81億元,一騎絕塵,國藥集團、北京同仁堂保持正增長態勢,挺進TOP10榜單。
9233億零售藥店市場:實體藥店占比降至67.5%,網上藥店沖破3000億
圖1:2014-2023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情況(單位:億元)
圖2:2014-2023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額占比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規模再創新高,達9233億元,同比增長5.8%。從零售藥店類型來看,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額占比持續上漲,2023年達到了32.5%,“地盤”仍在持續擴張;實體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額占比呈持續下滑態勢,2023年跌至67.5%,較2022年下滑2.6個百分點。
圖3:2014-2023年中國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情況(單位:億元)
圖4:2014-2023年中國實體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情況(單位:億元)
2023年中國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規模沖破3000億元,但增速繼續放緩,同比增長15.2%。實體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2023年銷售規模為6229億元,同比增長1.8%,為近十年最低值。
圖5:2016-2023年中國實體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各品類結構變化
從中國實體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各品類結構來看,2023年藥品類銷售額占比為78.2%,較2022年提升1.5個百分點;藥材類銷售額占比也有所回升,2023年為8.3%,較2022年提升0.9個百分點。保健品類銷售額占比繼續下滑,跌至5%,是歷年新低。器械類銷售額占比下跌0.7個百分點,其它類的銷售額占比下跌0.8個百分點。
實體藥店藥品銷售額穩步增長,規模已達4870億
圖6:2014-2023年中國實體藥店藥品銷售情況(單位:億元)
2023年中國實體藥店藥品銷售規模為4870億元,較2022年增長3.6%,近十年來均保持正增長態勢。
圖7:2015-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與縣鄉村實體藥店藥品銷售額占比
圖8:2015-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含地級及以上城市)藥品銷售情況(單位:億元)
米內網推出的《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化學藥與中成藥終端競爭格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指:地級及以上城市實體藥店)藥品規模占中國實體藥店藥品規模的63.2%;“中國縣鄉村實體藥店”(指:非地級城市,也就是縣鄉村實體藥店)藥品規模占比達36.8%。
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藥品規模為3077億元,全年較2022年增長2.8%。而“中國縣鄉村實體藥店”藥品規模接近1793億元,較2022年增長4%以上。
圖9: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含地級及以上城市)中西藥以及OTC/Rx市場份額
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含地級及以上城市)藥品銷售規模中,化學藥份額上漲至48.5%,生物藥份額上漲至9.6%,較2022年分別提升了0.5個百分點、1個百分點,此消彼長之下,中成藥份額較2022年下滑1.5個百分點,份額為41.9%。
從藥品類型看,處方藥占比提升1.1個百分點,份額為51.4%,穩坐半壁江山,非處方藥占比下跌1.1個百分點,份額為37.8%,雙跨藥占比保持在10.8%。
TOP10暢銷品牌、TOP10暢銷集團花落他們家
表1: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含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成藥最暢銷品牌TOP10
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含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成藥有14個品牌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TOP10品牌門檻為12.07億元,比2022年下降0.75億元,前十品牌合計銷售額超過189.51億元。
3個補氣補血類用藥品牌上榜,東阿阿膠的阿膠經歷了前幾年“陣痛”后在2022年開始恢復活力,2023年重登中成藥品牌榜榜首;此外,公司獨家產品復方阿膠漿也在2023年重回10億梯隊,增長率高達47.20%,是TOP10品牌中增速最高的品牌。
2個呼吸系統疾病用藥品牌上榜,其中華潤三九的感冒靈顆粒再創新高,銷售額突破25億元。
4個消化系統疾病用藥品牌上榜,太極集團的藿香正氣口服液在2022年沖上20億梯隊后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23年的銷售額漲至22.89億元;康恩貝的腸炎寧片增長30.40%,銷售額首次突破15億元。
表2: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含地級及以上城市)西藥(化學藥+生物藥)最暢銷品牌TOP10
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含地級及以上城市)西藥(化學藥+生物藥)有19個品牌的銷售額超過10億元,TOP10品牌門檻在13.68億元,比2022年上升2.18億元,前十品牌合計銷售額超過174億元。
廣東東陽光藥業的磷酸奧司他韋顆粒是唯一上榜的全身用抗感染藥物,2022年銷售額在9.5億元水平,2023年大漲159.50%,銷售額飆升至24.72億元,一躍成為西藥(化學藥+生物藥)新的TOP1品牌。
青島雙鯨藥業的維生素D滴劑第三年保持在20億元水平;赫力昂的碳酸鈣D3片(Ⅰ)在2022年突破10億后迎來一波大漲,2023年銷售額漲至13.88億元。
默沙東的帕博利珠單抗注射液是唯一上榜的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經歷了前幾年的大漲后,2022年銷售額達到了18億元以上,2023年急降15.30%,跌至15.73億元,但從近五年的復合增長率來看,該品牌高達76.40%,依然是TOP10品牌中最高值。
廣藥集團的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在2019-2021年超越了暉致的枸櫞酸西地那非片,一度占領該產品半壁江山,2022年暉致成功反擊并在2023年保持領先優勢,兩個品牌2023年均有10%以上的增長,勝負就在毫厘之間。
表3: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含地級及以上城市)最暢銷集團TOP10
備注:上述“廠家”以集團計,如“華潤醫藥”含華潤三九、華潤東阿、華潤雙鶴、華潤江中等下屬企業。
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含地級及以上城市)最暢銷集團TOP10門檻為48.88億元,比2022年上漲1.28億元,前十集團合計銷售額超過780億元。
榜首由華潤醫藥繼續蟬聯,是2023年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銷售額唯一破200億的集團。4家上榜TOP10的國內藥企中,有3家在2023年有正增長,除了華潤醫藥增長了6.07%,國藥集團增長3.05%排名升上TOP2,北京同仁堂增長0.72%排在第十位。6家跨國藥企中赫力昂和強生有雙位數增長,拜耳降幅超過5%。
值得注意的是,在TOP11-TOP20集團中,揚子江藥業和遠大健康在2023年均有雙位數增長,排名分別為TOP12、TOP17,而廣東東陽光藥業則大漲158.61%,成功擠進TOP19,這些潛力集團今年能否再創佳績,我們拭目以待。
結語
2023年是疫情管控全面放開的第一年,人們的日常生活逐步回歸正軌,城市實體藥店的藥品銷售格局也迎來了新一輪洗牌。從品類來看,全身用抗感染藥物(西藥)、補氣補血類用藥(中成藥)兩個大類2023年均有超過25%的增長,同時越來越多國產品牌受消費者青睞,增速驚人。從企業角度,2023年本土藥企與跨國藥企的銷售額占比分別為75.48%、24.52%,本土藥企依然是市場的主力軍;然而從增長率來看,本土藥企為2.02%,跨國藥企為5.33%,跨國藥企對國內零售藥店市場爭奪依然來勢洶洶,不可小覷。
相關新聞

復星醫藥:子公司復邁替尼片注冊申請受理
6月6日,復星醫藥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復星醫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復邁替尼片用于治療2歲及2歲以上兒童1型神經纖維瘤病(NF1)相關的叢狀神經纖維瘤(PN)的藥品注冊申請于近日獲國家藥監局受理并已被納入優先審評程序。
8063個小時之前

國家藥監局部署加強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監管
8063個小時之前

在罕見疾病藥物臨床研發中應用去中心化臨床試驗的技術指導原則發布
近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藥審中心)發布《在罕見疾病藥物臨床研發中應用去中心化臨床試驗的技術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指導原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8108個小時之前

2024年全國藥品抽檢中期工作會召開
8108個小時之前

全國疫苗監管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工作交流會召開
8108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