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議】事關醫療、醫保、醫藥,代表委員們都有這些建議...
發布日期:2024-03-13 閱讀次數:1808 作者:慧玲 來源:新康界
摘要:擴大康復醫療醫保支付范圍;減輕城鄉居民醫保繳費負擔;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制定國產創新藥入院審核“綠色通道”;支持生物醫藥企業通過IPO......今年兩會,眾多代表委員們聚焦衛生健康領域,提出了涉及醫療、醫保、醫藥的多份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浙江省委會主委、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葛明華建議,城市大醫院應以構建高度同質化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為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數智技術,構建多層級整合型醫療服務新體系。為更好達到慢性病防治效果,全國人大代表、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建議,將更多國產創新藥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創新藥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應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內科主任醫師劉梅林觀察到,部分慢病患者無論病情有無變化,通常都選擇前往三甲醫院、知名度高的醫院就診。因此,劉梅林建議要加強基層慢病管理體系及人才隊伍建設。
在加快推進中成藥高質量發展方面,全國人大代表、康緣藥業董事長肖偉建議各級公立醫院充分發揮中成藥的臨床治療作用;鼓勵古代經典名方開發成為新型中藥新藥,支持擴展臨床使用場景。
如今老年人、病人、殘疾人等的護理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骨科主任張偉濱建議,基層醫療機構必須突出自身優勢,通過便捷、優質的服務吸引居民。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人民醫院院長王雅麗建議切實加大落實財政投入保障政策,推進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地方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打通基層群眾就醫的“最后一公里”,讓人們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針對當前我國護工隊伍面臨護工數量缺口大、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骨科主任張偉濱建議,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對醫療護理員的概念和職責進行明確界定,并制定統一的準入標準,使護工行業更加規范化。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長李為民建議,實現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全程管理,需要建立呼吸慢病“四早”防治體系。在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之一,明確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30元,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帶來了一份優化康復醫療醫保支付方式的議案。周燕芳指出,現有支付政策下的康復醫療服務,普遍呈現‘三高兩低’的局面,即患者費用負擔高、致殘率高、反復住院率高及報銷水平低、獲得感與滿意度低。針對康復醫療支付中存在的問題,周燕芳建議擴大康復醫保支付范圍,優化康復醫療支付模式。“現階段我國康復醫保報銷項目各地情況并不統一,建議加快基本29項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的政策執行力度,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逐步增加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項目?!敝苎喾挤Q。此外,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急診辦公室主任萬紅梅提出要加大對中醫藥醫保支付的傾斜力度的建議。在現行醫保政策中,如果患者就診時未達到報銷起付線,需要自費超出起付線的部分,醫保基金才會按規定比例進行報銷。對此,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建議,全面取消基層醫療門診報銷起付線。“這樣不僅將減輕居民的醫療支出,還將引導更多患者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減輕大醫院的壓力?!?/span>針對醫藥研發創新具有難度大、周期長、投入高的特點。全國政協委員、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建議,應支持生物醫藥企業通過IPO、再融資募集資金投入新藥研發、早期臨床、優質藥品權益的戰略合作或相關股權收購,合理放寬審核要求,使其利用二級市場真正解決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的議案和建議大多與中醫藥事業有關。建議包括加快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制度、加強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制定、盡快啟動針灸大科學國際合作研究計劃等。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表示,我國醫藥產業、頭部醫藥企業目前處于“仿轉創”的爬坡過坎期,需要加大釋放政策紅利,不斷培育鞏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她建議,在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國家平臺上給予民營醫藥龍頭企業單獨申報通道,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圍繞完善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制度、鼓勵抗菌藥物與噬菌體的研發儲備等方面提出建議。全國人大代表、華海藥業總裁陳保華就藥品專利期限補償制度中增設“出口豁免”規定、新藥參比制劑遴選政策、擴大國家集采的慢病藥品范圍等議題提出建議。聚焦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提出,建議制定粵港澳三地的醫藥大健康產品及原料“白名單”,縮短出入境抽檢時間或免檢出入境,促進粵港澳三地醫藥健康產業加速融通發展。
就長三角區域而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藥科大學校長郝海平建議,建立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中心,強化頂層設計和整體統籌?!凹辛α哭k大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長三角力量?!?/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