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創新中提升醫療器械科普質效
發布日期:2020-10-20 閱讀次數:329 來源:中國醫藥報
摘要:
□?本報評論員
10月19~25日是2020年“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作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舉辦的首屆“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活動主題為“安全用械 守護健康”,旨在推進醫療器械科學監管,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切實保障公眾用械安全。
科普選題是科普工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首屆注重“首創”。首屆“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以“弘揚改革創新主旋律,提升產業發展新動能”為重點,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在四個方面開展宣傳,分別為:宣傳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領域監管創新工作及監管政策;開展多種形式宣傳活動,充分展示在政策推動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蓬勃發展態勢;通過科普醫療器械相關知識,幫助公眾進一步了解醫療器械,防范醫療器械使用風險,確保用械安全;圍繞近年來審批的創新醫療器械、防疫用醫療器械及應急審批等,展示近年來醫療器械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這四個方面體現了“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科普活動的系統性、開創性和群眾主體性。
“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安全是主題,安全科普是主業,主業必須“主打”。如何正確認識醫療器械不良事件?如何正確使用常見家用醫療器械?如何正確識別醫療器械的使用風險?“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期間,將播放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基礎知識科普宣傳小視頻,推出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工作宣傳展板,進一步提高公眾對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工作的認知度。俗話說“知險不是險,險在不知險”。強化安全科普,使公眾了解安全常識、熟知安全規程、掌握安全技能,人人知安全、懂安全、踐行安全,就能讓憂患意識在公眾腦海中生根發芽,在思想深處打好安全管理“先手牌”。
科普活動在本質上是做群眾工作。群眾是科普的主體,主體要唱“主角”。“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期間,“保障用械安全有效”走進器審中心、首屆“全國醫療器械安全網絡知識競賽”、家用醫療器械線上云展、全國醫療器械科普創新視頻大賽等活動,既體現了群眾主體性,讓群眾唱“主角”,又增強了科普的針對性實效性,有利于燒旺科普“爐火”。科普不是簡單的知識遷移,不只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這把火,要燒著的是求知欲望的“燃點”,要燒旺的是潛在素質的“干柴”。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企業是產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理應履行好安全科普的社會責任。“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組織了醫療器械創新與發展研討會、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監管座談會、全國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經驗交流會等活動,旨在進一步增強企業“全周期管理”意識。“全周期管理”是現代企業運營中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要求企業從產品的需求、設計、生產,直到銷售、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必須統籌兼顧、多向發力。把“全周期管理”思維落實到“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活動過程中,意味著更加注重系統性,各個環節和相關領域要步調一致、統一行動;更加注重協同性,自覺服從和服務大局,堅持全國“一盤棋”;更加注重有序性,充分考慮地區、單位和行業差異,分級分類、精準施策。
適應信息網絡時代特點,創新科普就要“創新平臺”。“首因效應”認為,在第一時間發布的信息,可以在人們頭腦中打下深刻烙印,錯過第一時間,要改變受眾印象,必須投入成倍的信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互聯網科普信息傳播管理,推進網絡輿論力量隊伍、陣地平臺、技術手段建設。“全國醫療器械安全宣傳周”期間,要把全國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經驗交流會、評價中心線上展播、創新醫療器械線上云展、家用醫療器械線上云展等活動辦好辦實,打造成科普品牌項目,為加強網絡科普創造安全健康的環境條件。
相關新聞

醫學科普,聽得懂更要講得對
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醫學科技迅速發展,新裝備、新技術、新藥、新方案等已深度影響“促、防、診、控、治、康”各環節,這也為健康科普提供了高水平的傳播內容和傳播載體。醫學科普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健康領域的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傳播給公眾,旨在培養公眾的健康素養,幫助公眾學會自我健康管理的長期性活動。建設健康中國,醫學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
9967個小時之前


基于質量源于設計路線的生物類似藥質量研究
25015個小時之前

淺談AI技術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25183個小時之前

“OK鏡”市場迎來變數?療效及安全備受關注
25183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