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染發劑致癌嗎?隨訪36年12萬人大型研究得出結論
發布日期:2020-09-10 閱讀次數:940 來源:中國大健康產業網
摘要:
對于現代都市的弄潮兒們來說,染發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紅棕、亞麻、悶青還有藍綠色,只有想不到,沒有染不出顏色。讓形象煥然一新的同時,染發劑也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很多人都知道染發劑致癌,可你了解它多少呢?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現代社會中,染發劑的使用很普遍。在美國和歐洲,約有50-80%的女性和10%的40歲及以上的男性使用染發劑。
根據現有的流行病學證據、動物生物分析和機制研究以及其他相關數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美發行業職業接觸到的染發劑列為可能的致癌物質(2A類),但個人使用染發劑而造成的致癌性尚不明確(3類)。監測個人使用永久性染發劑致癌的危害,對公眾健康有重大影響。
現代染發劑包括氧化(永久)染發劑、直接(半永久或臨時)染發劑和天然染發劑。其中永久染發劑在美國和歐洲占有大約80%的市場份額,在亞洲甚至更高,并且是最廣泛使用的類型。永久染發產品通常由中間體(對位取代的芳香胺)和成色劑(間位取代的芳香胺和其他化合物)組成,它們可以在氧化劑存在下通過化學反應形成色素分子。
2020年9月2日,全球著名四大頂級醫學期刊之一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了一篇關于使用永久性染發劑與癌癥風險和死亡率之間關系的研究。該研究始于1976年,招募了30歲~55歲的121700名美國女護士。每兩年或四年(針對飲食相關問題)向參與者展開問卷調查,在大多數隨訪周期中,答復率均超過90%。
護士健康管理中,個人使用永久染發劑的狀態年齡特征
首先,我們進行了6年、10年,16年和20年潛伏期分析(假設隨訪始于1982年),用于評估基底細胞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并考慮了從未使用過染發劑的參與者(比例為9.09%)。在評估周期(1978、1980和1982)中報告了染發劑的使用,通過使用基線信息進行了分析。
36年的隨訪中,共報告了20805例實體癌(不包括非黑素瘤皮膚癌),1807例造血癌、22 560例基底細胞癌和2792例皮膚鱗狀細胞癌。此外,有4860例與癌癥相關的死亡記錄在案。
自然發色為金色或淺棕色的女性更可能使用永久染發劑,自然發色為深棕色、黑色和紅色的女性則較少使用永久染發劑。與沒有使用永久染發劑的人使用者相比,有使用者更可能喜歡吸煙和飲酒。
根據個人使用永久染發劑和天然染發劑的情況,在女性護士中,總體和特定癌癥發病率和癌癥相關死亡的風險比
在多變量分析中,我們監測持續時間或使用頻率,累積劑量,首次使用年齡與實體癌(不包括主要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風險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個人使用永久染發劑與大多數特定癌癥亞型的風險之間未發現關聯。相比之下,研究人員發現了使用永久染發劑, 患過基底細胞癌的風險略有增加,罹患腦癌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或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的風險會相對較低。
使用個人使用永久染發劑累積劑量越大與乳腺癌風險越高相關。劑量分析表明,卵巢癌的劑量依賴性有正相關風險,相比較而言,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的風險較低。
與非使用者相比,使用過永久染發劑的自然黑發女性患霍奇金淋巴瘤的風險增加,肺癌的風險相對較低。在自然發色淺的女性中,觀察到了基底細胞癌和乳腺癌有著更高的疾病風險。在劑量分析中,女性中不論其自然發色如何,卵巢癌和幾種特定乳腺癌(雌激素受體陰性,孕激素受體陰性,激素受體陰性)的疾病風險更高或潛在疾病風險更高。
在自然淺色頭發的女性中,隨著隨訪時間延長,乳腺癌風險可能會降低(在統計上具有顯著性),而在自然黑發的女性中,卵巢癌風險則會降低(在前20年內,在統計上具有顯著性)。
最后,這項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研究人員僅招募了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護士),超過96%的女性具有歐洲血統,無法研究不同種族或種族之間的異質性在癌癥風險和死亡率方面的差異。
此外,與一般人群相比,護士在使用染發劑時可能更善于采取預防措施(例如,遵循指示、戴手套、使用跟蹤時間、使用后用水徹底沖洗頭皮),這可能對研究結果有影響。
這項研究針對的是美國白人女性,為人們擔心永久性染發劑的個人使用可能增加患癌風險或死亡率的擔憂提供了證據,可能不會擴展到其他人群。還需要研究在不同的人群和國家,各種易感基因型(N-乙酰轉移酶,NAT1或NAT2),不同的暴露環境,不同的時間,和使用的永久染發劑的顏色(深或淺)。因此,還在繼續。
2019年12月3日《國際癌癥雜志》(ICJ)也發表了相關的研究證明,使用永久性染發劑或頭發拉直劑比“從不使用”這類產品的人更容易患乳腺癌,而使用半永久染發劑和臨時染發劑都不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使用淺色染發劑的女性患乳腺癌的相對風險遠高于使用深色染發劑的女性。
參考資料:https://www.bmj.com/content/370/bmj.m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