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專家帶你了解哮喘
發布日期:2024-05-14 閱讀次數:609 作者:沐鐵城 俠克 央秀達珍 曹昌浩 來源:新華社
摘要: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記者采訪了多位醫學專家,為科學認識和防治哮喘“支招”。
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記者采訪了多位醫學專家,為科學認識和防治哮喘“支招”。
不典型的癥狀也可能是哮喘
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是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短,伴或不伴胸悶或咳嗽等癥狀的常見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同時伴有氣道高反應性和可變的氣流受限。
北京胸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葉寰說,哮喘發作往往比較突然,部分患者可聽到喘息的哮鳴聲,有時伴有鼻部和眼部的癥狀,如打噴嚏、流涕、鼻塞、眼癢、流淚等,由于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等癥狀存在相似之處,確診時需要綜合病史、影像學檢查、肺功能測試等進行診斷。
“有的患者癥狀不典型,僅表現為反復咳嗽、胸悶或其他呼吸道癥狀,出現上述癥狀時,需警惕哮喘發作。”青海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齊亞麗說,當出現嚴重喘息、端坐呼吸、意識模糊或煩躁、口唇青紫等情況時,意味著病情緊急,務必急診就醫。
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哮喘學組副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張旻說,控制不佳的中重度哮喘患者往往面臨更頻繁的急性發作和顯著的肺功能下降,到換季或溫差變化時容易感到胸悶氣短,日常活動也極大受到限制。
家族病史、過敏體質人群需警惕哮喘
專家認為,哮喘的發病原因有很多種,通常認為哮喘受到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患者的直系血親患哮喘的概率會更高,因此,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應當予以重視。
齊亞麗說,過敏體質人群或家族中有過敏性哮喘遺傳病史的人群,一些長期工作或生活環境中存在有害氣體或刺激性物質的人群,以及一些患過敏性鼻炎卻長期沒有得到控制的人群,均可能發展成為哮喘。
“花粉、塵螨、寵物毛發和皮屑、霧霾、汽車尾氣等為常見過敏原,哮喘患者要遠離已知的過敏原,空氣質量差時或花粉季要佩戴口罩。”葉寰說。
防治哮喘要注意長期規范用藥
自2019年起,全球哮喘防治創議指南便以2型炎癥對哮喘進行分類,分為2型和非2型哮喘,2型炎癥也成為哮喘患者用藥與疾病管理的重要參考。
“盡管哮喘目前還無法根治,但追求總體控制的治療目標已成為業界共識。”張旻說,一方面要控制癥狀,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降低哮喘未來發作的風險。對于2型哮喘患者,若長期使用傳統抗炎和平喘的藥物仍治療效果欠佳,也可采用生物制劑等有針對性的創新治療方案,從根源抑制2型炎癥反應。
葉寰說,目前通常使用吸入式的激素藥物來減輕和緩解氣道癥狀,針對慢性氣道炎癥的患者,沒有發病癥狀時也要堅持規范使用如糖皮質激素類的控制性藥物。
專家特別提示,哮喘是一種長期的慢性氣道炎癥,癥狀減輕并不意味著炎癥完全消失,氣道炎癥可能仍然會持續存在,需要患者堅持長期規范用藥,治療應具有連貫性,而不是只有癥狀發作時才用藥。
葉寰表示,哮喘患者一定要隨身攜帶速效支氣管舒張劑等急救藥物,并掌握正確使用方法,當出現喘息、氣急等癥狀時,立即使用。如果使用急救藥物后仍不能緩解癥狀,應繼續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并立即就醫。
張旻說,哮喘患者在日常護理中,要認識誘發哮喘的外部原因,進行針對性預防。建議患者注意飲食規律和穿衣保暖,盡量戒煙戒酒,保持居住環境整潔,避免與可能的過敏物質接觸,同時,與醫生及時溝通,定期做血常規、肺功能等檢測,通過針對性治療降低體內炎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