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類似藥的命名及可互換性
發布日期:2022-08-01 閱讀次數:11545 來源:中國醫藥報
摘要:
生物類似藥具有復雜性,其在歐洲、美國、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程存在很大不同。同時,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對生物類似藥的監管要求和尺度也有很大區別。例如,在生物類似藥的可互換性和命名上,美國和歐洲的要求就不一致,這也進一步影響了生物類似藥對原研藥的替代率和處方滲透率。
命名規范有利于保障藥品可追溯
藥品名稱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對生物類似藥名稱進行規范管理有利于醫生處方和患者用藥,更重要的是利于藥品上市后的藥物警戒,利于監測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其他安全性問題,確保藥品的可追溯性。
在歐盟,生物類似藥和化學仿制藥一樣,可以使用獨特的商品名稱和與其參照藥相同的通用名(也稱國際非專利名稱,簡稱為INN)。例如,三星生物的生物類似藥Benepali(商品名)的原研藥是安進公司的Enbrel(商品名),都使用依那西普(Etanercept)作為通用名。
2017年1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制定了《生物制品非專利名命名行業指南》。該指南規定,所有生物制品均應具備專有名稱,由通用名(INN)和后綴4個小寫字母組成,但該后綴必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至少有3個字母不同)。此命名原則適用于既往或最近經《公共健康服務法》351(a)或351(k)批準的原研生物制品、相關生物制品和生物類似藥。
FDA要求采用上述可區分后綴的原因包括以下兩點:一是降低處方或藥房配藥錯誤的風險;二是將不良事件與特定相關產品進行準確關聯,以便于實施有效的藥物警戒管理。例如:2015年FDA批準了首個生物類似物Zarxio(商品名),該藥物由諾華旗下山德士(Sandoz)生產。原研藥是安進生產的Neupogen(商品名),其通用名是Filgrastim。按照FDA的規定,山德士在這個藥的非專利名稱后面加上了后綴“-sndz”,也就是Filgrastim-sndz。
可互換性成爭論熱點
目前,關于生物類似藥的爭論已經從監管法規的適當性轉移到了可互換性的實踐。可互換性是醫療專業人員及患者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在美國和歐洲存在著不同的定義和監管框架。在歐洲,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規定,可互換性是用一種預期具有相同臨床效果的藥物代替另外一種藥物的可能性,這包括用一個生物類似藥代替參照藥(或相反)或者生物類似藥之間的替換。EMA并沒有對生物類似藥的可互換性使用進行推薦。
在美國,一個可互換性產品的推出是通過相關的可互換性法規進行監管的,需要經專門的互換性臨床研究進行驗證。一種具有可互換性的生物類似藥是可以由藥劑師根據所在州政策進行替換的,且不會受到原始處方的干擾。2019年5月,FDA進一步發布了《可互換性生物類似藥的審評指南》,規定生物類似藥需要通過多次與原研藥的交叉臨床試驗來證明其可互換性。獲得可互換性資格的生物類似藥可以用于對患者正在使用的原研藥進行替換使用,并可獲得一年的市場獨占期。盡管FDA的指導意見發布不久,但美國大多數州已經制定了相關的州法律,以推動生物類似藥替代原研藥。
在醫學界存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生物類似藥是否適用于已經接受原研藥治療的患者轉換為生物類似藥治療。目前的互換性研究結果并不能證明用生物類似藥替換參照藥對安全性和有效性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對可互換性的擔心還停留在理論階段,且這些擔心背后的科學依據還并不清楚。
互換性研究不太可能解決諸如“從一種生物類似物轉換到另一種生物類似物是否安全”之類的問題。歐洲監管部門沒有將可互換性研究作為生物類似藥審批的一部分而提出強制要求。但一些處方醫生還是希望,在患者從參照藥治療轉換為生物類似藥治療之前,有必要進行互換研究。然而,如果要求進行涵蓋臨床實踐中所有情況的互換研究,很可能會抵消生物類似藥開發的成本節約并阻礙生物類似藥進入市場。此外,主要使用生物類似藥的國家和地區可能缺乏支持從生物類似藥轉回原研藥或從市場領先的生物類似藥轉到下一個生物類似藥的互換研究。要求進行轉換研究意味著第一個生物類似藥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從而減少了競爭。
出于以上原因,醫療專業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必須對生物類似藥在可互換性方面的未經證實的理論風險和由于生物類似藥競爭獲得的成本節約進行權衡。現在做出決定是非常困難的,實際上,美國及歐洲部分國家在生物類似藥可互換使用上的具體建議也不盡相同(詳見表)。例如,美國對于已經接受原研藥治療的患者不推薦進行生物類似藥轉換,這大大影響了重磅生物類似藥的處方滲透率(5%~20%),該數據遠低于沒有這種限制的歐洲國家。盡管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強有力的科學證據支持下,進一步接受生物類似藥的替換依然值得期待。
相關新聞

醫學科普,聽得懂更要講得對
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醫學科技迅速發展,新裝備、新技術、新藥、新方案等已深度影響“促、防、診、控、治、康”各環節,這也為健康科普提供了高水平的傳播內容和傳播載體。醫學科普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健康領域的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傳播給公眾,旨在培養公眾的健康素養,幫助公眾學會自我健康管理的長期性活動。建設健康中國,醫學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
9777個小時之前


基于質量源于設計路線的生物類似藥質量研究
24824個小時之前

淺談AI技術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24992個小時之前

“OK鏡”市場迎來變數?療效及安全備受關注
24992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