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組織分類腫瘤治療藥物研究熱度高
5月份美國Clinicaltrial數據庫臨床試驗數據顯示——
發布日期:2022-07-04 閱讀次數:10974 來源:中國醫藥報
摘要:
根據美國Clinicaltrial數據庫數據,5月份新增由企業資本主導的臨床試驗總數為915項,相較于4月份上升19.14%,相較于2021年同期增加22.98%,單月新增臨床試驗數量顯著高于2021年平均水平。
5月份熱門機構申報臨床試驗數量均呈上升趨勢。其中,申報試驗數量增加最多的企業(機構)為默沙東和諾華,申報數量均為22項;其次為阿斯利康,申報20項。該月Top10熱門機構新開辦臨床試驗數量增幅最大的是艾伯維,月增幅達到200%;其后是拜耳和阿斯利康,月增幅分別為166.67%和122.22%。相較于2021年,排名變化最大的是艾伯維,上升6名。
對比默沙東、諾華、阿斯利康5月份在臨床適應癥和藥物類型方面的分布,可知三大企業在臨床適應癥中的競爭較為激烈,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疾病治療大類為呼吸系統疾病治療,其次為組織分類腫瘤治療。
默沙東主要專注于對維博利單抗、Sacituzumab govitecan(SG)等抗癌藥物與其他一線治療藥物聯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研究
MK-7684A(維博利單抗與帕博利珠單抗的復方制劑)中的維博利單抗是默沙東開發的一款靶向免疫細胞蛋白受體TIGIT的單克隆抗體,帕博利珠單抗是PD-1單抗藥物。TIGIT在多種免疫細胞中表達,腫瘤細胞表面高表達的CD155是TIGIT的高親和力配體,一旦與NK和T細胞表面的TIGIT結合,就會使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受到抑制。因此,對TIGIT和PD-1/PD-L1雙重阻斷,在理論上能更大程度解除免疫細胞的抑制狀態,讓免疫系統發揮更強的殺傷作用。默沙東新開臨床試驗主要是關于MK-7684A與度伐利尤單抗聯合化放療治療不可切除、局部晚期、Ⅲ期NSCLC患者,旨在評估有關療法在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戈沙妥珠單抗的活性藥物成分為SG,這是一種新型、首創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藥物,由靶向TROP-2抗原的人源化IgG1抗體與化療藥物伊立替康(一種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的代謝活性產物SN-38偶聯而成。TROP-2是一種在90%以上的TNBC中表達的細胞表面糖蛋白。戈沙妥珠單抗能夠通過抗體與大多數乳腺癌細胞上表達的TROP-2 抗原結合,將化療藥物直接遞送至腫瘤細胞微環境中。默沙東5月份新開臨床試驗的主要研究目標是評估SG與帕博利珠單抗和鉑類藥物(卡鉑或順鉑)聯合治療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參與者的客觀反應率(ORR),并確定推薦的2期劑量(RP2D)。
諾華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藥物研究布局主要關注Lutathera(Lu-177 Lu-DOTA-TATE)與卡鉑等藥物聯用的安全劑量研究和JDQ443的藥代動力學研究
Lutathera是一種放射性標記的生長抑素類似物,可以結合生長抑素受體并直接傳遞到腫瘤細胞中。諾華新開臨床試驗將其與卡鉑、依托泊苷和替雷利珠單抗聯合應用于新診斷的廣泛期小細胞肺癌,旨在建立一個安全和耐受性良好的Lutathera劑量。
JDQ443是一款KRAS G12C共價抑制劑,具有獨特的結構,通過與KRAS G12C的“switch Ⅱ口袋”結合來抑制KRAS G12C的活性,能夠不可逆地將KRAS G12C鎖定在失活狀態。KRAS是Kirsten鼠肉瘤病毒原癌基因同源體,是人類癌癥中最常出現突變的致癌基因之一,而G12C是KRAS最常見的突變之一,因此KRAS G12C抑制劑有望成為腫瘤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
阿斯利康在呼吸系統疾病治療藥物研究方面主要圍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NSCLC等適應癥布局
度伐利尤單抗是一種PD-L1單克隆抗體,能夠阻斷PD-L1與PD-1和CD80的結合,阻斷腫瘤免疫逃逸,釋放被抑制的免疫反應。2021年7月,度伐利尤單抗在中國被批準用于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曲美木單抗是一種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CTLA-4)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能夠阻斷幫助腫瘤逃避免疫檢查的信號通路。阿斯利康5月份新開的臨床試驗旨在評估兩種不同二線治療策略在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貝那利珠單抗是阿斯利康的第一種呼吸學生物制劑,已獲美國、歐盟、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批準,作為一種附加(add-on)維持療法用于治療嚴重嗜酸性粒細胞性哮喘患者。現有文獻表明,貝那利珠單抗的作用方式是通過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機制來消耗嗜酸性粒細胞。這種直接的細胞毒性可能不能解釋所有的貝那利珠單抗作用。阿斯利康新開的臨床試驗旨在系統地檢查這種藥物對免疫系統的影響范圍。
從5月份新增臨床試驗的熱門適應癥來看,組織分類腫瘤仍為藥物臨床試驗主要領域,新開臨床試驗數量為133項,相較于4月份上升29.13%。5月份主要熱門適應癥的新開臨床試驗數量相較于4月份大多呈上升趨勢,上升較明顯的熱門適應癥為免疫系統疾病和皮膚疾病,月增幅分別為56.00%和53.57%。相較于2021年同期,上升最明顯的熱門適應癥為免疫系統疾病,同比增長50%(詳見表1)。
對藥物類型臨床試驗進行統計后發現,5月份熱門藥物類臨床試驗數據相較4月份大多呈上升趨勢,上升最明顯的藥物門類為免疫抑制劑,月增幅為230.77%。對比2021年同期水平,所有熱門藥物類型領域臨床試驗數量均呈現上升趨勢,同比增長最多的同樣是免疫抑制劑,增幅為258.33%(詳見表 2)。
對臨床試驗的申請國家及地區進行統計后發現,5月份美國仍為臨床試驗開展最主要的國家,其次是中國。相較于4月份,臨床試驗申報的熱門地區新增數量大部分呈上升趨勢,增長最多的為荷蘭,增幅130%。僅有西班牙、澳大利亞和意大利新增臨床試驗數量有所下降,其中澳大利亞降幅最大,為26.19%。對比2021年同期數據,所有熱門的國家和地區新增臨床試驗數量均出現下降。
(本文及表1、表2數據來源于美國Clinicaltrial數據庫,標簽間存在統計重復)
相關新聞

醫學科普,聽得懂更要講得對
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醫學科技迅速發展,新裝備、新技術、新藥、新方案等已深度影響“促、防、診、控、治、康”各環節,這也為健康科普提供了高水平的傳播內容和傳播載體。醫學科普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健康領域的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傳播給公眾,旨在培養公眾的健康素養,幫助公眾學會自我健康管理的長期性活動。建設健康中國,醫學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
9851個小時之前


基于質量源于設計路線的生物類似藥質量研究
24898個小時之前

淺談AI技術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25066個小時之前

“OK鏡”市場迎來變數?療效及安全備受關注
25066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