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制度持續完善 行業生態正在改變
發布日期:2022-04-25 閱讀次數:11283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網
摘要:
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202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成為未來十年醫改的頂層設計和“綱領性”文件;2021年9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我國未來五年醫保改革重點及發展目標……隨著醫保領域相關政策、制度的持續完善和常態化藥品集采的順利推進,醫療活動參與者行為受到影響,醫藥行業整體生態環境正在改變。
醫保制度進一步完善 藥品集采常態化開展
我國將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建立健全醫保基金監管長效機制,建立健全待遇保障政策,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開展醫保藥品目錄談判和規范管理等作為醫保改革的重點工作,并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基本制度框架已經初步建立和形成。
2021年1月19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建立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的意見》,并發布2020版醫療保障待遇清單;當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同年2月19日,《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發布;同年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改革職工保險個人賬戶,增強門診共濟保障功能,對個人賬戶使用范圍進行了明確規定,確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同年5月10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同年8月31日,國家醫保局等八部委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規范管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建立目標導向的價格項目管理機制,建立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結合醫療服務特性加強分類管理,更好體現技術勞務價值;同年9月9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再次印發《關于適應國家醫保談判常態化持續做好談判藥品落地工作的通知》,要求推進雙通道政策的落實;同年1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強化政府保險的三重保障;當月,國家醫保局印發《關于印發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分期分批加快推進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全覆蓋。
2021年,國家醫保局按照相關文件要求進行了第四、第五批國家聯采和第六批胰島素專項采購;各省(區、市)通過構建省際聯盟采購機制,擴大藥品集采范圍,形成了十八個聯盟采購組織,分類、分層進行了500余個品種的集中帶量采購,降價效果顯著。另外,有25個省(區、市)實現了掛網采購;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也廣泛開展。同時,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順利進行,共對117個藥品進行了談判,談判成功94個(目錄外67種,目錄內27種),總體成功率80.34%。其中,目錄外85個獨家藥品談成67個,成功率78.82%,平均降價61.71%,降價幅度創歷史新高。截至此次談判結束,國家醫保目錄品種總數為2860個,數量上為歷史之最。第七批國家藥品帶量采購已于今年2月正式啟動。
醫療參與者行為受影響 行業生態改變進行時
在三醫聯動的政策背景下,醫療保障制度的變化,對醫療的主要參與者——醫療機構、醫生、醫藥生產和經營企業的行為帶來重要影響,行業整體生態正在發生改變。
醫療機構的管理行為受政策的導向影響較大,尤其是在按病種付費、DRGs、結余留用、帶量采購等政策的綜合引導下,倒逼醫療機構從“利潤”關注轉為“成本”關注,從規模發展轉為內涵發展,從經驗化、個性化的診療管理轉為標準化、臨床價值和效率優先、數據化的精細化管理,實現了提質增效。醫保在與醫療協同發展的同時,也在發揮著監督和制約作用,醫療機構管理行為、醫生的診療和處方行為也隨之改變。醫生更加關注療效、臨床價值、診療標準和相對低的價格,大處方、大檢查的行為正在逐漸得到遏制,帶金銷售的土壤正在清除。
醫藥企業生產經營方式也隨之調整。醫療機構和醫生對產品價值判斷標準的改變,影響到醫藥企業的研發、生產、引進和注冊等工作方向;醫生處方行為的變化,影響醫藥企業臨床推廣模式的選擇;銷售方法的改變,使得醫藥企業必須進行組織的重新改造,調整對銷售人員的要求、標準及各崗位工作中的KPI指標,建立新的經營管理體系。
明晰醫改重點 藥企應順勢而為
《意見》和《通知》將是未來醫保體制改革的宏觀綱領性文件,為未來醫保改革指明了方向。1月11日,國家醫保局召開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明確把推進醫保高質量發展作為2022年工作核心和重點。綜合分析醫保改革的政策要求及2022年的工作重點,醫藥企業需要緊密關注以下六大趨勢,順勢而為,調整戰略。
一是統一規劃管理,全國醫保“一盤棋”。國家醫保局將在做好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醫保制度建設基礎上,形成全國上下醫保“一盤棋”的高效管理體系。進一步落實、推行、完善,開展醫保目錄的動態調整,形成醫保目錄的全國統一。
二是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探索建立規范有序的價格分類形成機制,通過推進試點,不斷摸索經驗,形成更加清晰的促進公立醫療機構改革的底層邏輯,促進公立醫療機構薪酬制度改革,徹底解決看病貴問題。
三是全面推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用醫保支付制度和工具引導醫療機構產品購銷、使用行為,向價值醫療轉變,改善凈化醫藥市場經營環境,形成風清氣正的醫療市場生態。
四是深入開展常態化、制度化藥品帶量采購。在過去三年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速、擴面,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全方位推進帶量采購,繼續開展國家組織的聯盟帶量采購,規則不斷優化和完善,鼓勵開展跨區域聯盟帶量采購,提高醫保直接結算比例,保障中選產品使用,完善省級掛網平臺功能,規范準入掛網。2022年,國家層面將繼續開展兩批或以上的聯盟采購,省際聯盟采購和省級采購分類、分批開展,達到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在每個省(區、市)合計達到350個以上的目標。
五是完善醫保信息平臺功能,提升藥管平臺管理水平。醫保系統管理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采供數據聯通共享、價格監測、信用評價、貨款結算、經營配送等功能將大幅提升,全國統一開放的集中采購市場將逐漸形成,勢必對現行市場規則做出修訂和改變,甚至是顛覆性的改變,這將對醫藥企業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六是商業保險孕育新的發展機遇。國家醫保局提出鼓勵支持慈善救助、商業健康險、職工互助等發揮綜合幫扶作用,商業保險在政策的支持下,未來將發揮出積極的醫療保障功能,創造出更大的市場空間,引導產生出以商業保險為支撐的新業務模式。
相關新聞

醫學科普,聽得懂更要講得對
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醫學科技迅速發展,新裝備、新技術、新藥、新方案等已深度影響“促、防、診、控、治、康”各環節,這也為健康科普提供了高水平的傳播內容和傳播載體。醫學科普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健康領域的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傳播給公眾,旨在培養公眾的健康素養,幫助公眾學會自我健康管理的長期性活動。建設健康中國,醫學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
9861個小時之前


基于質量源于設計路線的生物類似藥質量研究
24909個小時之前

淺談AI技術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25076個小時之前

“OK鏡”市場迎來變數?療效及安全備受關注
25076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