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細則出臺 平臺型互聯網醫院受沖擊較大
發布日期:2021-10-28 閱讀次數:11086 來源:新浪醫藥新聞
摘要:
近日,衛健委發布了《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對互聯網診療提出了更細化的監管規則,基本原則主要有兩條:線上線下一體化和屬地化。這對醫院或醫聯體自身擁有的互聯網醫院是有利的,但不利于平臺型互聯網醫院。
《意見稿》除了繼續強調只能進行復診和不得首診,以及必須建立省級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對轄區內互聯網醫療活動進行監管之外,重點對醫療機構、人員、業務和質量安全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下面主要從兩個基本原則來做一分析。
首先,在對機構的監管方面,醫療機構需要建立專門部門對全流程進行監管,“醫療機構應當有專門部門管理互聯網診療的醫療質量、醫療安全、藥學服務、信息技術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而且審核需要每年開展,“第七條 作為實體醫療機構第二名稱的互聯網醫院,與該實體醫療機構同時校驗;依托實體醫療機構單獨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互聯網醫院,每年校驗1次”。這意味著互聯網醫院的評價和退出機制必須同步建立,“地方各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對醫療機構建立評價和退出機制”。
這一系列規定明確了互聯網醫院必須按照線下醫療機構來進行監管,這對醫院自身擁有的互聯網醫院幾乎沒有影響,但對平臺型互聯網醫院帶來了較大沖擊,特別是每年校驗一次給這些平臺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其次,在對人員的監管上也秉承了一體化的原則,醫護人員實名認證和人員信息共享和查詢都是線下醫療機構的監管舉措。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對人工智能的規定:“醫師接診前需進行實名認證,確保由本人接診。其他人員、人工智能軟件等不得冒用、替代醫師本人接診。各級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當負責對在該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的人員進行監管。”由于醫院自身的互聯網醫院業務體量不高,很少需要人工智能以降低成本,只有大型互聯網醫療平臺才大規模使用AI來代替醫生。由于互聯網醫療大都是免費的,這將大幅提高現有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成本且無法通過其他收益提升以彌補成本抬升,從而影響到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利潤水平。
而且,大型互聯網醫療平臺將面臨醫生資源流失的風險。第十六條規定了“醫務人員如在主執業地點以外的其他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應當根據該互聯網醫院所在地多機構執業相關要求進行執業注冊或備案”。這是《意見稿》屬地化原則的表現,意味著原先一個醫生可以同時在多個互聯網醫療平臺開展業務的模式將終結。由于各地對醫生多點執業的規則不同,醫生需要同時在多個互聯網醫療注冊地就行注冊或備案,這將大幅抬升醫生的成本,導致醫生只會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平臺。這對平臺型互聯網醫院的醫生供給形成了巨大壓力,下來可能會出現不同平臺爭搶醫生的現象。
最后,在業務監管領域,除了患者實名,電子病歷的線上和線下的打通也是一大看點:“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過程中所產生的電子病歷信息,應當與依托的實體醫療機構電子病歷系統共享,由依托的實體醫療機構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質控。”事實上,由于互聯網醫療平臺與實體醫院并沒有實際業務合作,僅是利用后者獲取牌照,一旦監管要求兩者打通,由于質控是由線下醫院主導,互聯網醫療平臺的數據都必須交出來,對互聯網醫療平臺會產生明顯的合規壓力。
進一步來說,互聯網醫療早已成為藥企向醫生輸送利益的通道,現在監管規定:“加強藥品管理,禁止統方、補方等問題發生。醫療衛生人員的個人收入不得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相掛鉤。”這對相關利益輸送模式形成了壓力。不過細則并沒有給出具體監管路徑和處罰舉措,未來隨著監管細則最終落地,要根據個案來判斷監管的強弱。
當然,在互聯網醫療日益成為導流平臺之后,違規轉介病人的現象屢有發生,“第二十四條??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不得違規轉介患者、指定地點購買藥品耗材等”。這條將對轉介和制定地點購買藥耗形成一定的壓力,但對平臺型互聯網醫院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主要是面向醫院自身的互聯網醫院的違規。
總體來看,《意見稿》對互聯網醫療的監管已經較為明確,在線上線下一體化和屬地化兩大原則下,利好醫院自身擁有的互聯網醫院,對平臺型互聯網醫院形成了明顯的沖擊,尤其是每年進行校驗、醫生進行異地執業注冊或備案以及不得進行統方這三點,這將明顯影響當前平臺型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模式,推動其向非藥品銷售的進一步轉型。
相關新聞

醫學科普,聽得懂更要講得對
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醫學科技迅速發展,新裝備、新技術、新藥、新方案等已深度影響“促、防、診、控、治、康”各環節,這也為健康科普提供了高水平的傳播內容和傳播載體。醫學科普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健康領域的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傳播給公眾,旨在培養公眾的健康素養,幫助公眾學會自我健康管理的長期性活動。建設健康中國,醫學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和獨特作用。
9943個小時之前


基于質量源于設計路線的生物類似藥質量研究
24990個小時之前

淺談AI技術在COVID-19診療中的應用
25158個小時之前

“OK鏡”市場迎來變數?療效及安全備受關注
25158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