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信息數據成為急救“先鋒”
發布日期:2020-08-04 閱讀次數:451 來源:中國醫藥報
摘要:
□?本報記者?蔣紅瑜
近日,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合作平臺召開2020年第一次管理委員會暨202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會。會上,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以下簡稱器審中心)為牽頭單位的醫療數據應用技術研究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匯報了工作情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重癥監護(ICU)等科室的臨床管理和重癥患者生命信息監護等工作尤為重要,工作組就疫情防控期間在重癥醫學上取得的探索性成果進行了匯報。
疫情防控期間,工作組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以下簡稱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術木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積極響應前方醫院臨床需求,針對重癥海量數據管理、誤報警頻發和報警疲勞、數據漏診和誤診等問題,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武漢市武昌醫院搭建生命信息數據遠程I CU/CCU管理網絡平臺(以下簡稱平臺)。該平臺為更好更快地醫治重癥患者,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工作組將持續對管理平臺進行優化完善。
強強聯合 打造移動ICU
3月8日,四川省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黃曉波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癥病房的患者床前啟動平臺,平臺另一端在線連接著四川省人民醫院的七位專家,以及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通過該平臺,圖像實時傳輸給每位專家,供專家進行病例討論,商討最優治療方案。
“平臺可以將我們查房的情況進行線上連接,通過調整攝像頭,后方專家可以掌握患者超聲、影像學動態、用藥等實時狀況,以及重癥患者生命體征等第一手資料,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變化?!秉S曉波介紹說。
“不同于各大醫院目前使用的遠程會診平臺,遠程管理平臺實際上是一個移動ICU/CCU平臺。去年10月份,我們就與深圳邁瑞醫療團隊討論改造心電監護信息化整合方案,做出部分樣機并把遠程I CU信息接入硬件中。隨后,在解放軍總醫院CCU心臟監護室中對20多例患者展開實時在線監測。” 解放軍總醫院研究生院院長兼心血管學部主任陳韻岱介紹,平臺的建設目的之一是解決I CU誤報警頻發的問題。
北京協和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隆云表示,當前,大數據和遠程會診是熱門研究領域,兩者結合意義重大,工作組成員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此前所做的工作在疫情防控中也得以適時應用。隆云介紹,工作組相當于由業內人士組成的??坡撁?,工作人員協力探索重癥醫學學科的發展方向。
“平臺的搭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實際上,建設該平臺的想法并不是在疫情發生之后才提出的,但疫情發生無疑加快了平臺的建設速度。在武漢抗擊疫情期間,工作組成員提出將醫院局域網和國家級專家資源整合到一起,以救助危重癥患者?!本d陽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王東表示,受抗擊非典經驗和新醫改的啟發,他一直在反復思考如何運用信息化手段,做好遠程生命信息數據的監測工作。此前,綿陽市中心醫院已建成局域網,連接部分縣級醫療機構的數據。
據介紹,經實際運行,平臺初步實現了重癥患者生命信息數據和ICU/CCU醫療資源共享,優化了重癥患者的報警響應和臨床決策流程,能夠減少數據漏診、誤診等醫療差錯,提高臨床工作效率,降低醫生護士工作壓力和勞動強度。
問題待解 智能升級迫在眉睫
在各位專家看來,管理平臺不僅能代替重癥監護室現有的各類監測平臺,采集并同時連續存儲信息,還能將相關數據進行標測和對外參數融合分析等。不過,作為一個“新生兒”,其成長壯大還需要解決諸多問題。
“比如獲取數據的方式。平臺需要獲取哪些數據、數據獲取之后以什么格式展示、輸出的內容是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探討。此外,數據獲取并處理完成后,還需要人工智能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解讀,輔助醫護人員診斷疾病。目前,我們正在想辦法邁出這一步?!甭≡普f。
陳韻岱認為,在完善平臺體系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對于危重癥患者數據的精確采集水平,根據綜合性多生命參數的采集來評價患者的臨床預后和轉歸,提出多生命參數對于下一步干預策略上的指導意見。此外,她也同樣指出了平臺人工智能應用的相關問題,如平臺的智能化應用不僅需要各種設備廠家投入成本升級系統,還需要多個設備的不同廠家互相開放接口,進行信息化兼容。
“工作組希望將各家醫院的遠程平臺對接與共享,但醫院間存在信息孤島問題,不僅需要技術的投入,而且還需考慮到一些貧困地區、邊遠地區或者社區醫院沒有相關設備或者局域網絡的現實情況。目前,只有一些較為大型的醫院具有實現對接的可能性。”王東表示。
“一些縣級或市級醫院與省級醫院的理念和設備相差較遠,如何打通省、市、縣醫院數據,還需要摸索。”黃曉波以四川省人民醫院為例,介紹了該院歷時兩年搭建六家醫院內部平臺的經驗。如在理念推廣過程中,需要跟省級藥監部門甚至國家藥監局、國家衛健委、科技部等部門溝通;在硬件上,需要開發系統算法、存儲方式,實現信息安全等。未來,如何打通醫保通路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任重道遠 建立醫學數據聯盟
據悉,在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針對生命信息數據實時分析和24小時多參數生命信息數據總結分析的臨床需求,工作組提出并正式申請了“一種多參數監護設備數據分析報告生成系統及方法”發明專利。盡管“小有所成”,但多位專家認為,完善平臺體系依然任重道遠。
陳韻岱認為,后續工作應聚焦三個方面:一是讓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更加標準化;二是在獲取數據與記錄之后,還需將大量標準化的數據形成有價值的數據庫;三是建立預警模型,通過數據了解重癥患者病情,助力患者救治策略的后期選擇和情況跟進,使其真正起到遠程移動ICU的指導作用。
“我們希望求同存異,盡可能地覆蓋志同道合的醫院,一起收集數據,建立中國重癥醫學數據聯盟;破除技術阻礙,完成數據采集、數據輸出、數據信息標準化、人工智能開發等工作,在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上更進一步;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通過標準流程,保證數據安全。”隆云表示。
王東指出,遠程的數據傳輸需要局域網來對接,希望基層能建立更多局域網,這有利于醫院內部對危重癥患者數據進行管理,減少人力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作為工作組的一員,應推廣遠程數據管理,讓基層患者少跑路,讓數據多跑路,達到優質資源下沉。此外,還需最大化應用平臺以避免專家資源不足和專家資源浪費。
“我們和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申請了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遠期生命體征隨訪的研究項目,以及四川省醫學科學創新研究項目,這兩個項目都利用平臺進行研究?!秉S曉波介紹,在后期工作中,需要思考如何在早期將重癥患者篩查出來,以減少醫保開支;研究患者死亡報警模式,通過數據庫建立多參數多維度的預測模型,從而降低患者死亡風險;開發醫護人員決策模式,根據具體的死亡預測模型,建立重癥患者臨床輔助“決策樹”,幫助醫生決策最優治療方案,避免同質化治療;通過人工智能學習,讓診斷系統幫助醫生更好地認識腫瘤疾病、更準確地判斷患者轉??赡苄?,助力重癥醫學學科發展。
相關新聞

“釔”朵小紅花:尋找治愈希望 傳遞生命力量
9472個小時之前

2024 ASCO恒瑞醫藥14款創新藥共79項抗腫瘤領域研究成果登場亮相
9544個小時之前

《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明確,眼保健操、OK鏡、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緩近視
5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進一步提高近視防控和診療的規范化水平,推動和加強我國近視防治工作。
9544個小時之前

Molecular Cancer | 邁向癌癥治療新紀元:CAR-M療法的臨床潛力
近年來,嵌合抗原受體(CAR)技術在血液腫瘤治療中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ˋLL)、淋巴瘤和漿細胞骨髓瘤(PCM)等方面。然而,CAR-T細胞療法在實體瘤治療中的效果仍不盡如人意。這促使研究人員開始探索替代性的免疫治療方法,以克服當前CAR-T細胞面臨的重大挑戰。具有強大吞噬能力、抗原呈遞功能以及能夠調節腫瘤微環境和刺激適應性反應的巨噬細胞成為一種有前景的選擇。
9544個小時之前

以標準化引領國產手術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手術機器人作為醫用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分支,憑借有效提高手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顯著優勢,正受到醫療器械行業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促進手術機器人領域創新產品加速上市,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醫護人員及患者用械安全,我國藥監部門積極推進醫用手術機器人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手術機器人標準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9641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