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專家解讀(一)
發布日期:2024-05-08 閱讀次數:688 作者:邱海波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網
摘要:
近日,為進一步加強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八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加強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圍繞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從完善重癥醫學醫療服務網絡、加強重癥醫學專科能力、擴充重癥醫學專業人才隊伍、推進重癥醫學醫療服務領域改革等五方面全面推進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的高質量發展。
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是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底線和紅線。瞄準了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必須聚焦于持續“發力”的關鍵節點,具備很強的針對性、科學性與緊迫性。
一、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是醫療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醫療機構重癥患者的救治水平,關鍵看重癥醫學科(ICU)。重癥醫學科是與“死神”搶時間和搶生命的臨床學科,是所有重癥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重癥醫學的救治水平,是整個醫院綜合醫療能力的體現。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作為“十四五”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加以推進,反映了國家在醫療健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領域持續發力,竭力補足短板,強化薄弱環節,實現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的高質量發展。
在重癥醫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全國各省區全覆蓋的基礎上,“十四五”時期,促進重癥醫學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和下沉,力爭每個省份至少有一家綜合醫院達到或接近國家重癥區域醫療中心的能力和水平。同時通過強化城市重癥醫學醫療服務網絡和縣域內重癥醫學醫療服務網絡建設,構建分層分級的重癥醫學醫療服務網絡,在家門口就能得到重癥醫療服務,這充分彰顯了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價值導向。
二、重癥醫學專科能力提升是醫療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重癥醫學專科能力決定了重癥醫學的學科水平和重癥患者救治能力,是醫療機構重癥患者救治能力的具體體現。重癥醫學專科能力建設包括以床位數為標志的重癥醫學醫療資源、以重點臨床專科為代表的重癥救治能力、以醫療質量和控制體系為標志的品質保障、以完善醫療模式為代表的重癥患者全鏈條管理,即圍重癥醫學管理體系。
(一)充足的重癥醫療資源是醫療機構重癥患者救治的基本條件。統籌重癥醫學醫療資源規劃和布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中醫醫院要求獨立設置重癥醫學科。同時,重癥醫學床位資源必須具備可擴展性。醫療機構除了重癥醫學科的重癥床位外,各專科監護病房也應配備綜合重癥救治需要的監護和治療設備,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可迅速投入重癥患者救治。同時按照“平急結合”的原則,按照感染防控要求,貯備一批具有基本重癥救治裝備的“可轉換ICU床位“,使得醫療機構的重癥醫療資源具備足夠的可延伸性,以滿足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需求。
(二)加快推進重點臨床專科建設,有力提升重癥救治能力。國家依托各省市高水平醫院已形成了重癥醫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全覆蓋,“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臨床專科建設“百千萬工程”,將重癥醫學作為臨床專科建設的優先支持方向,進一步提高重癥醫學國家重點臨床專科的覆蓋水平。同時積極推進省市(縣)層面的重癥醫學重點專科的建設,引導醫療機構將重癥醫學科作為學科建設的重點,在政策和財政給予重點的傾斜。有效擴充重癥醫學優質資源,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和布局,實現重癥醫學均衡發展,不斷提高重癥醫療救治能力,實現重癥醫學專科能力的高質量發展。
(三)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守住重癥醫學醫療質量安全的底線。抓住重癥醫學醫療質量安全的每一個要素,建立健全重癥醫學質量控制體系,讓重癥救治更加規范、更加有效。重癥醫學的醫療質量不僅與重癥醫療資源配置密切相關,更關注重癥患者診療的全過程,并將最終結局(院內感染發生率、標化病死率等)作為重癥醫療的關鍵性質控指標。不僅關注近期的結局,還需要關注遠期的康復。
(四)積極創新重癥醫療服務模式,是醫療健康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積極強化和夯實重癥醫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預防重癥—規范救治—早期康復的圍重癥醫學管理體系,加強圍重癥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的照護。推動重癥患者早期預警和識別,特別是做到重癥的早期預防,則能夠明顯降低重癥發生率,明顯改善患者結局,并顯著降低醫療資源的消耗。
三、重癥醫學學科吸引力提升是醫療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
強科人為本,加強學科的吸引力,能凝聚和吸引更多優秀重癥醫生,是提升專科能力的核心要素。一是重癥醫生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強化了學科的吸引力。重癥醫學是一門充滿生機和挑戰的學科,重癥醫生面對行走在生死邊緣的重癥患者,心懷敬畏又堅如磐石,充滿了責任感,面對救治成功的患者,充滿了榮譽感。二是重癥醫學發展的緊迫性需要更多、更優秀的重癥醫師。重癥醫學醫療資源是醫療機構重癥患者救治的基本條件,而重癥醫療資源的社會需求,決定了重癥醫師的巨大缺口,迫切需要更多優秀的醫師加入重癥醫學團隊。三是學科吸引力不斷增強是提升專科能力的核心環節。讓醫生有職業前景,晉升空間,提供更多的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機制,改善薪酬制度,不斷提升學科吸引力,保證更多優質的醫療人才加入重癥醫學科隊伍,保證學科高質量發展。(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邱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