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療器械工藝用水系統監管的思考
發布日期:2020-07-22 閱讀次數:298 來源:中國醫藥報
摘要:
醫藥領域工藝用水因其具有領域廣、專業性強、用途多等特征,成為醫療器械監管工作的難點之一。監管人員及醫療器械質量管理人員對于工藝用水法規標準的學習和理解程度往往參差不齊,醫療器械GMP現場檢查過程常會遇到問題。例如,部分不合格項的判定裁量空間較大,判定依據不夠具體、明確等。而從當前的醫療器械監管整體情況來看,行業對工藝用水系統的關注度相對不足。本文依據2014年《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發布以來的醫療器械工藝用水系統相關法規標準及其變化,結合GMP現場檢查發現的不合格項及其改進措施進行思考分析,為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從業人員及監管人員提供實用性參考。
工藝用水質量標準有據可依
工藝用水是醫療器械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或接觸的水的總稱,主要包括符合《中國藥典》規定的純化水、注射用水和滅菌注射用水,還包括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血液透析及相關治療用水、分析實驗室用水等。
《中國藥典》(2015年版)、GB/T 6682-2008《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以及YY/T 1244-2014《體外診斷試劑用純化水》是當前醫療器械行業工藝用水質量標準的主要參考依據,也是監管人員在醫療器械GMP檢查過程中,確認工藝用水水質指標的主要參考依據。
常見共性缺陷分布廣泛
通過對2015年~2018年間,筆者實際參與的和從各地藥監部門公開信息收集到的共計百余家次的現場檢查(包括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核查、飛行檢查、日常檢查)結果進行匯總,調取其中與工藝用水系統相關的常見檢查不符合項,依據相關法規標準,對各個不符合項按照特征類型及判定依據進行歸類合并,梳理了檢查發現的工藝用水系統在系統安裝設計、清潔消毒、水質日常監測、法規標準符合性、檢測設備/試劑、維護保養、外購用水、取樣點、計量校驗、管道標識10個方面的共性缺陷。通過對上述共性缺陷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工藝用水系統的常見共性缺陷分布廣泛,基本涵蓋了從采購、設計,到運行、維護的各個方面,反映出相關從業人員對于近年來國家藥監部門新發布的配套指導原則和指南的具體要求缺乏深入理解和有效執行。
對共性缺陷進一步統計發現,涉及工藝用水的常見共性缺陷數量多達51個,其中以系統安裝設計、清潔消毒、水質日常監測三方面的共性缺陷合計占比最高,分別占比為19.6%、13.7%、13.7%,合計缺陷接近全部缺陷的一半。這一方面反映出在工藝用水系統質量管理中,復雜程度較高的過程(比如安裝設計、清潔消毒、水質日常監測等方面)的法規要求容易被忽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普遍存在工藝用水質量管理方面人才培養不足、工藝用水系統在廠房設計上整體規劃不夠、日常生產檢驗更多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監測等問題。
精準施策消除缺陷
筆者建議,針對系統安裝設計方面的共性問題,企業可對照工藝文件,確保所有用水點均接入用水管路;檢查管路,確保管路使用符合醫療衛生標準的304或316L不銹鋼材質;管路采用熱熔或氬弧焊接連接,或者采用衛生夾水分段連接。針對清潔消毒方面的共性缺陷,企業可對照制水系統操作規程,對儲罐和輸送管道按規定的頻次進行清潔消毒,并驗證確認,保存相關記錄。針對水質日常監測方面的共性問題,企業可對照工藝用水檢驗規程中的項目,按規定的頻次對水質指標進行檢驗,并保存檢驗記錄。
工藝用水對于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尤其是高風險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必不可少,而其制備、檢測、儲存等影響工藝用水質量的過程,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醫療器械產品的質量。對于醫療器械監管人員來說,在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工藝用水控制水平進行監督檢查時,除了要對各個檢查條款具備專業的理解和把握外,還要在國家相關法規、標準、檢查要求、制備方法發生變化時,及時進行總結和認知更新。
【摘編自:唐劍?姚鵬.?醫療器械GMP現場檢查中有關工藝用水系統的監管思考[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20.02(193):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