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相關負責同志就《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答記者問
發布日期:2022-05-25 閱讀次數:11149 來源:健康中國
摘要:
一、請介紹一下出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任務》)的背景情況?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改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深化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謀劃、全面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為重點,明確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等改革任務。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三明市考察調研時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指出三明醫改效果是好的,改革經驗是有價值的,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鑒。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和優化就醫秩序、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網絡等醫改工作進行部署。深化醫改年度重點工作任務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落實體制機制改革措施,繼續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動力。
二、《任務》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2022年醫改工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21項具體任務:
一是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通過發揮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引領輻射作用、發揮省級高水平醫院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市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推進分級診療和優化就醫秩序等舉措,推動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
二是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學習三明醫改“人民至上、敢為人先”的精神和改革整體聯動、完善醫改經濟政策等核心經驗,通過加大三明醫改經驗推廣力度、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強綜合監管等舉措,因地制宜推廣三明醫改經驗。
三是著力增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高度重視健康的重要性和戰略性,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落實預防為主,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升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加強醫防協同,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四是推進醫藥衛生高質量發展。堅持高質量發展主題,通過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發揮政府投入激勵作用、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發展、強化藥品供應保障能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協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等舉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三、如何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2022年有什么具體舉措?
答: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福建省三明市時強調,要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做到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里解決。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明確了解決人民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既要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把蛋糕做大;又要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解決好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的問題,把蛋糕分好,構建起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創新醫療衛生服務模式,促進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為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打下良好基礎。但仍存在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布局不均衡,醫療衛生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省市縣和縣鄉村醫療服務“三級網”,分層分級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滿足群眾就近就醫需求,更好維護人民健康。
今年,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代表著國家醫療技術的先進水平和技術前沿,也是引領全國提升整體醫療水平的重要力量。目前,已在全國布局十大類17個國家醫學中心、在8個省份試點建設2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特別是通過分布在各地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為當地培養人才,提升當地醫療水平,有效改善就醫流向。今年,將按照“揭榜掛帥、擇優選拔”的思路,繼續設置國家醫學中心,打造臨床醫學高峰,并且圍繞死亡率高、疾病負擔重、轉外就醫集中、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病種,繼續開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基本完成全國范圍內的規劃布局,減少群眾跨區域就醫。同時,開展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試點工作,推動地方探索建立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二是發揮省、市、縣各級醫院作用。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上下聯動、梯次推進省域內醫療資源布局和結構調整。支持各省份參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模式,推進在省內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引導省會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區的醫院支持資源薄弱地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市縣延伸。每個省份選擇2—3個設區的市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實行網格化布局和規范化管理,為網格內居民提供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一體化連續性服務。遴選“千縣工程”縣醫院,在縣域推廣臨床服務、急診急救新模式,在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內實行行政、人事、財務、業務、藥品、信息系統等統籌管理,提高縣域整體醫療水平。同時,推動落實好社會辦醫各項政策,支持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范發展,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牽頭組建或參加醫療聯合體。三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醫生(團隊)的“健康守門人”作用,不斷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能力。今年,將繼續發展社區醫院,推動新增建成500家左右社區醫院,并且遴選加強一批中心衛生院能力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推廣“縣管鄉用、鄉聘村用”的人才管理使用辦法,落實和完善村醫待遇保障與激勵政策。強化基層健康管理,推廣長期處方服務并完善相關醫保支付政策,優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今年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5元。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
四是引導個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繼續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合理膳食行動、全民健身行動等,不斷提高全民健康素養,發揮個人“健康第一責任人”作用。組織制定疾病分級診療技術方案和入出院標準,推動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適時探索研究群眾就醫指南,引導合理有序就醫。
四、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工作進展如何?2022年有什么新的安排?
答: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福建省三明市時強調,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標。三明醫改經驗體現了人民至上、敢為人先,其經驗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鑒。
一年來,各部門協力合作,大力推廣三明醫改經驗。一是完善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的政策措施。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名義制定出臺關于深入推廣福建省三明市經驗、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了11條普遍推廣的經驗和10條因地制宜探索的改革措施。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建立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監測評價機制,定期調度地方工作進展。二是充分發揮全國醫改經驗推廣基地的作用。國家層面認定三明市為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基地,并在三明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和醫改經驗推廣會、舉辦培訓班,組織中央媒體深度調研報道,講清說透三明醫改的核心經驗,幫助各地更好學習借鑒。三是在全國形成學三明、趕三明的良好氛圍。推動各地強化對醫改的組織領導,31個省份均由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其中一位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28個省份由一位政府負責同志統一分管“三醫”工作,圍繞重點領域加大改革力度,穩步推進各項醫改工作。四是支持三明醫改再拓展、再提升。在資金項目、醫療資源、專家指導等方面對三明市給予大力支持,指導三明市實施深化薪酬制度改革等“六大工程”,推動三明醫改持續探索創新。
今年,將繼續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為抓手,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強化系統集成,狠抓落地見效。主要有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繼續壓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推動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或一位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因地制宜學習借鑒三明醫改經驗,重點學習改革整體聯動、完善醫改經濟政策、健全醫院內部激勵和約束機制、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等三明醫改精髓。
二是持續開展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監測評價。重點監測評價地方各級醫改領導小組學習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深化“三醫”聯動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加快健全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新機制等有關改革情況,實行季調度、年通報,對工作任務進展緩慢、成效不明顯的地方開展專項調研和督促指導。
三是進一步鼓勵各地探索創新。指導地方統籌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醫療服務價格、醫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制度、綜合監管等領域改革,落實政府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公立醫院的投入政策,遴選深化醫改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地市并給予獎勵,激勵引導一批有改革積極性的地市推廣三明醫改經驗,進一步強化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三明醫改經驗在各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五、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有何工作進展?2022年有什么工作考慮?
答:2021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同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意見》,標志著公立醫院改革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一年多來,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意見》,加快推進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一是國家層面形成政策合力。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統籌協調,各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先后出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方案(含實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醫療服務價格、薪酬制度、職稱制度改革,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成本核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合力。二是各地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先行一步,均已印發實施方案,探索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模式。分門別類確定具體目標、重點任務清單和配套措施清單。其他省份因地制宜,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三是發揮高水平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示范引領作用。選擇9個省(市)的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醫院開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通過委省共建方式,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模板,帶動全國公立醫院上臺階、上水平。
今年,將繼續推動地方抓好貫徹落實,點面結合推進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工作走深走實。
一是推動試點醫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指導14家試點醫院對標國際一流,加強學科建設和醫學科技創新,推出一批業內叫得響、群眾感受好的新技術,提高病例組合指數(CMI)和四級手術占比。要求試點醫院堅決維護公益性,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人員支出占比和穩定收入占比。推動試點醫院所在城市建立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提高技術服務收入占比,支持公立醫院通過提供技術服務獲得合理補償。
二是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以地市為單位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持續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通過項目實施,指導示范城市率先形成市縣級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經驗,著力提升市縣級公立醫院診療能力,規范診療行為,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加強臨床專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著力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著力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加強醫院全面預算管理,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和使用。
三是開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重點評價各地把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作為深化醫改重點任務,落實對公立醫院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圍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構建新體系、引領新趨勢、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動力、建設新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進展和成效,全面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同時,建立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指導地方按屬地原則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進行評價,加快形成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