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效生長激素療法獲FDA批準!隆培促生長素美國率先上市
發布日期:2021-08-30 閱讀次數:12712 來源:醫藥代表
摘要:
每周給藥一次的注射用隆培促生長素(當地商品名:SKYTROFA®,國內商品名正在注冊中)于日前獲得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治療一歲以上,體重至少11.5公斤,因內源性生長激素(endogenous growth hormone)分泌不足而導致生長障礙的兒童患者。
隆培促生長素是首個美國FDA批準的通過一次注射,可于一周內持續釋放,遞送生長激素的產品。致力于成為內分泌相關治療領域專家的維昇藥業(VISEN Pharmaceuticals)為隆培促生長素在大中華區的獨家授權研發、銷售及生產企業,目前正在開展該藥的國內III期臨床試驗。
此次獲批的還包括隆培促生長素新的自動注射器和藥筒,該裝置可以使藥物在首次從冰箱取出后,在室溫下儲存的時間長達六個月。與每天注射相比,每周注射的患者每年可以減少86%的注射天數[1]。
美國FDA的批準是基于國際III期臨床試驗heiGHt的結果,該試驗是一項隨機、開放標簽、陽性對照試驗,在161例生長激素缺乏癥初治兒童中比較了每周一次隆培促生長素與每日一次生長激素治療的效果。在本試驗中,隆培促生長素達到了非劣效性的主要終點,并且在52周時顯示了相較于每日生長激素更高的年化生長速率(隆培促生長素為11.2 厘米/年,每日生長激素為10.3 厘米/年,組間差異為0.9 厘米/年),且安全性相似。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兒科學系主任羅小平教授介紹,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是一種因腺垂體無法產生足夠生長激素而引發的疾患,通常表現為比例正常的身材矮小、無法達成理想終身高?;颊唧w脂增加且分布比例異常、血脂異常、骨密度下降,甚至伴有社會心理障礙、認知缺陷和總體生活質量下降等。相關統計顯示,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患病率約為1/5,000。
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患者生長激素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加快生長速度,促進兒童時期的生長和身材正常化,達到符合兒童遺傳潛能的正常成年身高。
“生長激素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羅小平教授表示,“近幾十年以來,常規治療方法是每日一次生長激素皮下注射,用于改善身高和代謝異常。然而,每日注射的沉重負擔通常會導致依從性不佳,從而難以實現預期的治療目標。”臨床研究顯示,隨著病患每周缺失注射次數的增加,日制劑生長改善的效果亦隨之降低。
隆培促生長素利用“暫時性連接”技術,以可控方式釋放未經修飾的人生長激素,保持人生長激素原有的藥理作用。早在2019年10月及2020年4月,隆培促生長素就分別獲得歐洲委員會(EC)和美國FDA的孤兒藥認定。
維昇藥業首席執行官盧安邦先生表示:“此次獲批為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癥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了全新的診療選擇,這種每周一次的治療方式有望改善患兒依從性、延長治療時間從而獲得更好的治療結果。我們非常高興看到隆培促生長素在美國獲批上市,也非常期待中國III期臨床試驗研究的結果。維昇藥業始終秉持以患者為先的理念,致力于通過更具人性關懷的創新療法,讓內分泌患者享有更好的治療過程與療效,以實現向往的生活。”
相關新聞

“釔”朵小紅花:尋找治愈希望 傳遞生命力量
8101個小時之前

2024 ASCO恒瑞醫藥14款創新藥共79項抗腫瘤領域研究成果登場亮相
8173個小時之前

《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明確,眼保健操、OK鏡、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緩近視
5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進一步提高近視防控和診療的規范化水平,推動和加強我國近視防治工作。
8173個小時之前

Molecular Cancer | 邁向癌癥治療新紀元:CAR-M療法的臨床潛力
近年來,嵌合抗原受體(CAR)技術在血液腫瘤治療中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淋巴瘤和漿細胞骨髓瘤(PCM)等方面。然而,CAR-T細胞療法在實體瘤治療中的效果仍不盡如人意。這促使研究人員開始探索替代性的免疫治療方法,以克服當前CAR-T細胞面臨的重大挑戰。具有強大吞噬能力、抗原呈遞功能以及能夠調節腫瘤微環境和刺激適應性反應的巨噬細胞成為一種有前景的選擇。
8173個小時之前

以標準化引領國產手術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手術機器人作為醫用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分支,憑借有效提高手術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顯著優勢,正受到醫療器械行業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促進手術機器人領域創新產品加速上市,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醫護人員及患者用械安全,我國藥監部門積極推進醫用手術機器人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手術機器人標準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8270個小時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