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通告1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
發布日期:2021-05-11 閱讀次數:3109 來源:中國醫藥報
摘要:
□?魯小藝
4月27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1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1年第17期)》(以下簡稱《通告》)。《通告》顯示,近期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對食用農產品、糧食加工品、飲料、豆制品、肉制品、乳制品等9大類食品782批次樣品進行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檢出其中14批次樣品不合格,涉及濫用農獸藥、違規使用禁用物質、污染物超標等問題。
4批次存在農獸藥濫用問題
咸陽市秦都區張立明生鮮店銷售的鮮雞肉,金剛烷胺不符合相關規定。
洋縣中心市場個體戶高某瓜銷售的鯉魚,地西泮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美中樂便利店銷售的韭菜和客喜來商店銷售的韭菜,腐霉利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通告》附件《關于部分檢驗項目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指出,金剛烷胺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對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在人類流感類疾病防治和畜禽疫病防治領域大范圍應用。但在動物源性食品中積累的藥物殘留會經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長期積累可能引起神經系統病變,也可能引起病毒耐藥株的出現,給人類健康帶來潛在威脅。農業部公告第560號將金剛烷胺列入首批《獸藥地方標準廢止目錄》。雞肉中檢出金剛烷胺,可能是部分養殖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并受到短期經濟利益的驅使,在養殖生產中違規使用金剛烷胺等抗病毒藥物。
地西泮又名安定,為鎮靜類藥物。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地西泮在動物性食品中不得檢出。地西泮可以降低新鮮活魚對外界的感知能力,降低新陳代謝,保證其經過運輸后仍然鮮活,但地西泮在魚體內的殘留是永久性的,它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超過一定劑量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腐霉利是一種低毒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保護和治療雙重作用,主要用于蔬菜及果樹的灰霉病防治。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對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進行了規定。腐霉利對眼睛與皮膚有刺激作用,經口毒性低。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腐霉利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5批次存在違規使用禁用物質問題
渭南市臨渭區站北俊斌農貿市場銷售的黃豆芽、渭南市臨渭區楊康曹豆制品經營部銷售的黃二短(豆芽)、渭南市高新區楊樂蔬菜批發部銷售的長黃豆芽、西安市雁塔區任港飛豆芽批發部銷售的小黃豆芽,6-芐基腺嘌呤(6-BA)不符合相關規定。
西安市臨潼區人民南路人人家超市銷售的“小金豆芽”(黃豆芽),6-芐基腺嘌呤(6-BA)、4-氯苯氧乙酸鈉(以4-氯苯氧乙酸計)不符合相關規定。
《說明》介紹,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是植物生長調節劑,曾在豆芽生產中被廣泛使用;由于其對人體有一定積累毒性,相關規定中明確,生產者不得在豆芽生產過程中使用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霉素等物質,豆芽經營者不得經營含有6-芐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赤霉素等物質的豆芽。
1批次存在污染物超標問題
陜西永輝超市有限公司西安小寨西路分公司銷售的玉米面, 玉米赤霉烯酮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說明》指出,玉米赤霉烯酮是真菌毒素限量指標。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規定了玉米面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最大限量值。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麥、大米、大麥、小米和燕麥等谷物,其耐熱性較強,110℃下處理1小時才能被完全破壞。食用玉米赤霉烯酮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癥狀,如惡心、發冷、頭痛等。造成玉米赤霉烯酮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原料質量較差,或者是原料或成品儲運不當導致鐮刀菌屬菌株快速繁殖。
4批次存在微生物污染問題
標稱丹鳳晶強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玉泉純凈水、標稱商洛市井中悅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凈泉飲用純凈水、標稱西咸新區北源泉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綠迪生活包裝飲用水(純凈水)、標稱陜西西咸新區海圣飲用水有限公司生產的飲用純凈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說明》介紹,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規定了銅綠假單胞菌的標準值。桶裝飲用水中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原因可能是水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部分企業對環境衛生監管不到位,操作不夠規范,生產過程中交叉污染;流通環節中,存放時間長,水桶多次循環使用增加了二次污染風險。
《通告》指出,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成生產經營者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立即組織開展處置工作,查清產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處理。消費者如在市場上發現或購買到本次公布信息中所涉不合格產品,可撥打投訴舉報電話12315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