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埃必維知識產權保護為例談疫苗研發企業的專利布局
發布日期:2022-10-25 閱讀次數:5584 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網
摘要: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該疾病主要通過疫苗進行預防,相關疫苗主要有兩種:利用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株生產的滅活疫苗(IPV)和利用減毒的脊髓灰質炎病毒株制備的口服減毒活疫苗(OPV)。IPV的優點是便于保存和運輸,副作用小;OPV的優點是接種方便,接種量小,可引起機體的繼發性免疫,免疫效果好。
為了全面消滅脊髓灰質炎,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通過《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最后階段戰略規劃(2013—2018)》,要求使用OPV的國家于2015年10月以后在常規免疫程序中引入至少一劑IPV,并逐步全部替換為IPV。2015年1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了具有我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個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埃必維(Sabin-IPV)的上市申請。該疫苗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研發,打破了當時我國沒有國產IPV的現狀,它的上市對我國徹底消滅脊髓灰質炎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主要任務是研制、生產脊髓灰質炎疫苗,我國第一粒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OPV)就誕生于此。然而,使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脫胎換骨成為免疫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的注射用IPV并非一日之功。
數十年技術沉淀造就埃必維
早在1983年,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就開始進行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研究。為了避免野生病毒株帶來的風險,科研人員決定采用生產減毒活疫苗的Sabin株制備滅活疫苗。然而,由于在制備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時,使用的甲醛滅活劑導致Sabin病毒的保護性抗原不穩定,因此產生的滅活疫苗免疫原性不及野生型脊髓灰質炎病毒滅活疫苗。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增加抗原數量。但是,相對于野生型病毒,Sabin株產量本來就很低,如果采用傳統的病毒培養方法勢必要擴大生產規模,而生產規模的擴大將大大增加疫苗生產成本,影響IPV的普及。因此,需要優化Sabin株的培養方法以提高病毒的產量,進而獲得足夠的抗原達到有效誘導免疫反應的水平。
經過20多年的努力,該研究所于2004年9月提交兩項發明專利申請,分別涉及減毒株脊髓灰質炎疫苗的培養方法和減毒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后處理方法,為滅活疫苗的制備奠定了基礎。
2008年,該研究所開展了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Ⅰ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安慰劑對比,施用高、中、低劑量的人群中沒有出現嚴重副反應;2009—2010年,開展Ⅱ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OPV和野生株I PV對比,施用高、中、低劑量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人群中沒有出現嚴重副反應;2012—2014年開展了Ⅲ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野生株I PV相比,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相似。
基于良好的臨床效果,“十二五”期間,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開發的Sabin株滅活疫苗得到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和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并成功通過審評完成上市,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為我國IPV接種計劃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保障。
全面布局方法專利 構建專利叢林
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圍繞Sabin-IPV的生產工藝提交了一系列發明專利申請,對生產工藝進行全面保護。其中,包括利用Vero細胞高密度發酵脊髓灰質炎減毒株病毒(Ⅰ、Ⅱ型Sabin株和Ⅲ型Pfizer株),通過三級放大細胞培養和微載體培養技術,實現了大規模制備細胞及病毒液的生產技術;以及利用三級濾柱過濾、澄清,超濾濃縮,柱層析純化及滅活等后處理工藝,將病毒液制備成純度高、免疫原性及安全性好、質量穩定的合格疫苗半成品,從而滿足減毒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需要的純化技術。這兩項專利申請,為毒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的制備奠定了重要基礎。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還圍繞利用人胚肺二倍體細胞培養脊髓灰質炎病毒技術提交了專利申請,該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病毒液產量。此外,還提交了聯合疫苗專利申請,涉及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與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百日咳毒素的聯合疫苗;提交了涉及滅活疫苗有效性評價的專利申請,將豬作為評價皮內注射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有效性的動物模型,可研究優化抗原用量;提交了涉及滅活疫苗抗原檢測的專利申請,利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測定脊髓灰質炎病毒抗原的方法,可用于滅活疫苗生產中抗原的定性和定量檢測。
由于生產Sabin-IPV的毒株屬于已知毒株,因此從產品方面申請專利保護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授權概率較小。因此,醫學生物學研究所以Sabin-IPV的制備方法為突破點,對Sabin株病毒的培養方法、純化和滅活方法、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評價方法、抗原檢測方法等技術進行了全方位專利布局。雖然不能直接保護疫苗產品,但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競爭產品的進入門檻。
找準技術改進方向 助力產品升級
對相關專利進行梳理可以發現,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已經找準了技術改進方向,也明確了IPV疫苗生產中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即如何提高抗原量以達到有效誘導免疫反應的水平。
該研究所提出利用微載體發酵方法培養Ver o細胞,并將收獲的細胞用于培養脊髓灰質炎減毒株病毒(Sabin株),通過對培養步驟、培養條件、接種比例等具體參數進行優化,提高病毒產量,滿足了后續制備疫苗的抗原需求,促進了國產IPV的研發。埃必維的上市改寫了我國不能生產IPV的歷史。
對于疫苗產品來說,如果其使用的抗原成分是已公開的,可以嘗試從制備方法,如病原體的培養、純化、滅活、檢測等方面進行專利布局。另外,還可以嘗試從改變疫苗產品的輔料、佐劑等方面入手,通過改進疫苗的組成來對疫苗產品進行更直接的保護。
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對Sabin株滅活疫苗的開發,適應了國家IPV的戰略需求,研發過程獲得一系列政策支持,產品上市進程加快。另外,對于疫苗生產技術,該研究所盡早布局、未雨綢繆,在臨床試驗之前就進行了專利布局,形成了一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備方法。對研發主體來說,根據自身特點對已知方法進行改進,從而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或者降低生產成本等,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發思路。(作者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
《中國醫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相關新聞

以埃必維知識產權保護為例談疫苗研發企業的專利布局
23517個小時之前

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達因藥業成立于1994年,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兒童用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以“使千千萬萬中國兒童健康強壯”為企業使命,專注于兒童健康領域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以專業和責任捍衛兒童用藥安全,在兒科專業用藥領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覆蓋率,樹立了中國兒童用藥的旗幟地位。達因藥業產品線已從兒童藥品擴容到兒童保健食品、營養食品等領域,形成了以“兒童保健和治療”領域為核心的兒童健康產業布局。
37100個小時之前

上藥天普
作為上海醫藥和廣州基金共同控股的成員公司之一,上藥天普成立于1993年,專注于生物醫藥的研發、生產和營銷。憑借著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連續四年被成功認證為”中國杰出雇主”。
37100個小時之前

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
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由泰國正大、正大天晴、江蘇農墾、南京金康四家股東投資創建,如今已發展成為“藥物研發、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產品涵蓋心腦血管、腫瘤、外科圍術、消化、泌尿等治療領域的中國化藥綜合實力百強企業!研發為本,創新驅動。企業堅持“以仿制帶動創新,以創新驅動未來”的研發理念,依托數倍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研發投入以及數百人的專家級研發團隊,核心產品躋身全國首批仿制藥一致性評價
37252個小時之前

武漢西莫制藥有限公司
武漢西莫制藥有限公司,作為一家中國醫藥行業新興的、創新驅動型的專業制藥公司,秉持 “創制高品質藥品,助力骨健康”的發展宗旨,堅持以骨骼相關疾病治療為目標,形成臨床-科研-信息-產業一體化的研發新模式,為患者貢獻以骨骼疾病為核心并延伸至其他慢性復雜疾病領域的突破性創新診療方案。武漢西莫制藥有限公司于 2013年6月成立,位于武漢市東湖開發區光谷生物醫藥園,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發明專利號:ZL2011
37414個小時之前